Gen. Hist. 2:307. 1832.
灌木,高约1m。茎直立或铺散。除小叶片上面近无毛外,全株被白色平伏的短柔毛,老茎的毛渐脱落。叶长3-6cm;托叶钻状,长3-5mm,褐色,宿存;叶柄长0.5-1cm;小叶片倒卵状狭长圆形或狭长圆形,长1.5-3cm,宽0.8-1cm,基部圆,先端截形或微凹,具小短尖。总状花序腋生,短于叶,具少数花;花序梗甚短,长4-5mm;苞片和小苞片均近披针形,长约2mm;花梗长约2mm;花萼钟形,长约4mm,裂片披针形,长为萼筒的4-5倍;花冠白或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约7mm,宽约3mm,瓣片基部有短耳和附属体,具短瓣柄,翼瓣狭长圆形,稍短于旗瓣,龙骨瓣略长于旗瓣,与翼瓣均具耳及细长的瓣柄;闭锁花簇生于分枝下部叶腋,长约3.5mm,几无花梗。荚果卵形,长约4mm,宽约3mm,果柄不明显,先端具尖喙,密被平伏的短柔毛。花期:8-9月。果期:9-10月。
产地:东涌(张寿洲等 4432)、七娘山、南澳(张寿洲等 4164)、梧桐山,生于海边沙地、林边草地或灌丛中,海拔50-200m。
分布: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和贵州。